希腊某神学院的五个学生到都灵旅行,参观了都灵大教堂。正好赶上该馆展出镇馆之宝——耶稣遇难后的裹尸布。这块裹尸布,用细亚麻织成,长4.3米,宽3米,供奉在一只精致的盒子里,终年摆在圣坛上。
据历史记载,这块裹尸布在1357年首次展出,这以后的600多年里,关于它的真伪问题,一直是信徒们争论的焦点。一些信徒把它奉为至高无上的圣物而顶礼膜拜,不许对它有一丝一毫的亵渎和不敬;另一些信徒却认为它不过是好事者伪造出来的赝品。
有五个学生观看了裹尸布,在虔诚地祷告后,这五人讨论起了这块裹尸布真伪的问题。
学生A:我相信这件圣物是真的。耶稣是钉死在十字架上的,那时手腕上、大腿上一定流了大量的血,如果这件圣物是真的,那么,在它上面必定也有大量的血迹,现在我们亲眼看到它上面有斑斑的血迹,可见它是真的。
学生B:我也认为这件圣物是真的。因为如果它是假的话,那么它就不可能在6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我们的教会所供奉。事实上,我们都虔诚地敬奉它,可见它是真的。
学生C:我同意A的分析。此外,我还要补充一点理由:只有这块布上有血迹,才有可能是圣物,像刚才A所说的,我们亲眼看见它上面有很多血迹,可见它是圣物无疑了。
学生D:我不认为它是圣物。许多研究纺织史的专家认为,在欧洲,细亚麻布直到2世纪才出现,如果这块布真的是耶稣的裹尸布,那么,耶稣应该是公元2世纪以后才受难的。可是,《圣经》说他是公元1世纪受难的呀!可见,它根本不可能是什么圣物。
学生E:研究纺织史的专家的意见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可靠,我看最可靠的是用现在的“碳—14年代测定法”。如果这块亚麻布是圣物,那么,它应该是公元1世纪的织品,我建议教堂用“碳—14年代测定法”去测定一下。如果确实是公元1世纪的织品,我们就可以肯定它是圣物了。
请问,上述辩论中,哪个人的推理符合逻辑?为什么?
评论